心理发展与教育(2024)
说明:涉及著作权问题,本网页不提供原文,链接所指向的PDF全文仅内部可用(相应文件夹未上传),请通过合法数据库或最右列DOI地址下载原文。 | |
整理人:赵颖 | |
Volume 40(1), 2024 | |
1. [1]林崇德. 需要是教育与发展的动力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-7 | |
2. [2]冷欣怡, 苏萌萌, 李文玲, 杨秀杰, 邢爱玲, 张湘琳, 舒华. 家庭环境与农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关系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8-18 | |
3. [3]陈书玲, 贾会宾, 靳璨, 张欣, 王恩国.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觉通道前注意加工的特点:来自ERP的证据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9-28 | |
4. [4]谢和平, 王燕青, 王福兴, 周宗奎, 邓素娥, 段朝辉. 记忆的生成绘图效应及其边界条件:一项元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29-43 | |
5. [5]田惠东, 张玉红, 孙昊翔, 李瑛, 哈尼夏. 师生关系对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44-54 | |
6. [6]陈启山, 何静怡. 女大学生室友的愤怒特质匹配与人际关系:有调节的多项式回归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55-63 | |
7. [7]王鑫强, 李金文, 卢红燕, 赖正伟, 李佳源. 择偶优劣势对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:择偶价值感的中介及自尊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64-73 | |
8. [8]李妍, 梁丽婵, 周欣然, 边玉芳. 家师关系与小学生学校态度: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及父母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74-82 | |
9. [9]杨宝琰, 马熙凤, 臧鸿瑜, 毛海燕. 经济收入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:家庭义务感和依赖教育性未来身份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83-92 | |
10. [10]赵京伟, 陈晓旭, 任立文, 耿喆, 徐夫真. 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儿童焦虑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 93-102 | |
11. [11]秦瑶, 彭运石.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: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03-113 | |
12. [12]魏华, 丁慧敏, 陈武, 郝兴风, 熊婕.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: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14-121 | |
13. [13]樊香麟, 崔英锦.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: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22-131 | |
14. [14]张慧如, 张伟达, 傅王倩, 邓敏, 彭苏浩, 李玉.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: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32-141 | |
15. [15]王伊萌, 王振东, 汪凤炎. “当局者迷”破解之道:智慧的正念干预研究——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反思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1),142-152 | |
Volume 40(2), 2024 | |
16. [1]储月, 刘希平, 徐慧, 唐卫海.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53-159 | |
17. [2]刘艳春, 邓玉婷, 张曦.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:心理理论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60-168 | |
18. [3]梁丹丹, 闫晓民, 葛志林. 4~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基于语言线索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69-175 | |
19. [4]郭嘉程, 董柔纯, 许放, 徐旋, 牛更枫, 周宗奎.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: 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76-186 | |
20. [5]韩建涛, 钱俊妮, 张婕妤, 庞维国. 创造力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:积极情绪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87-195 | |
21. [6]余林伟, 李爽, 刘燊, 潘文沛, 徐强, 张林. 老年人模糊表情识别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196-206 | |
22. [7]史梦梦, 任桂琴, 孙军红, 张鑫星. 词汇类型和阅读水平对小学一年级儿童阅读理解监控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07-214 | |
23. [8]刘岩, 张宏飞, 卢鑫, 曲可佳. 数学概率问题解决学习中的测试效应及有效促进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15-223 | |
24. [9]高斌, 张丹丹, 朱根, 蔡艳香, 郭羽希. 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: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业期望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24-230 | |
25. [10]陆信哲, 王智, 李勇, 王玢莹. 父母暴力暴露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影响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31-239 | |
26. [11]王玉龙, 赵婧斐, 蔺秀云.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40-247 | |
27. [12]王艳辉, 沈梓锋, 赖雪芬.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: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48-256 | |
28. [13]肖嘉林, 梁凯欣, 黄柳玥, 王恩娜, 黄巧敏, 何韵涵, 卢宝琳, 迟新丽.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、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57-269 | |
29. [14]刘欢, 李于凡.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、社交适应、情绪适应间的动态联系:一项追踪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70-278 | |
30. [15]张陆, 孙山, 游志麒.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:睡眠质量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79-287 | |
31. [16]张丽, 潘霈霖, 牛梓瑜, 马敏. 安静自我:基于平衡和成长视角的理解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88-297 | |
32. [17]章洁敏, 陶云, 杨舒涵, 陈睿.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方法述评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2),298-304 | |
Volume 40(3), 2024 | |
33. [1]刘建榕, 陈晴昕, 童宁. 3~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微观发生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05-315 | |
34. [2]张文洁, 黄子君, 谭佩霞, 范伟, 钟毅平. 为了谁, 幼儿更可能说谎?不同受益者对5~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16-323 | |
35. [3]常保瑞, 黄江喜, 林培钿, 方建东. 关爱自己, 更关爱他人: 自我同情的“利他”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24-334 | |
36. [4]夏艳雨, 李丹, 马艳歌, 韩宪国, 李正云. 高中生父母婚姻冲突、焦虑与教养方式: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35-345 | |
37. [5]胡志琴, 熊猛.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: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46-356 | |
38. [6]魏士琳, 徐滨, 阴晓娟, 朱子良, 陈俊涛, 金花. 童年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:使用偏好及脑结构基础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57-366 | |
39. [7]王娟, 刘天碧, 范小月. 象似性手势和指示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学习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67-374 | |
40. [8]谭利华, 冯士季.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: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75-383 | |
41. [9]黄垣成, 袁湫嵋, 辛婷, 李彩娜. 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: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84-392 | |
42. [10]张玲, 阿尔升·海达别克, 陈飞, 周同, 丁雪辰. 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393-402 | |
43. [11]王蕾, 邴倩, 赵景欣. 亲子分离背景下的亲子亲合、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403-411 | |
44. [12]权方英, 雷晓芳, 梁滨麒, 王露, 李宏翰. 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:交往焦虑和孤独感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412-420 | |
45. [13]薛朝霞, 任子媛, 荆雷, 李慧. 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421-430 | |
46. [14]刘书云, 黄艳利, 石宇婧, 谢久书, 邓铸. 跨情境词汇学习的联结学习与假设检验之争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431-441 | |
47. [15]熊紫珂, 李中权. 人际情绪调节:过程和动机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4, 40(3),442-45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