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

说明:涉及著作权问题,本网页不提供原文,链接所指向的PDF全文仅内部可用(相应文件夹未上传),

请通过合法数据库或者最右侧DOI地址下载原文

整理人:

38 1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1. 

[1] 许郡婷,鲍未,罗俊龙.不稳定控制感剥夺损害工作记忆刷新功能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-9.

DOI

2. 

[2] 杨海波,董良,周婉茹.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知识的分离:基于信号检测论和结构知识的视角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0-16.

DOI

3. 

[3] 郭滢,肖红蕊,龚先旻,王大华.情绪影响错误记忆认知机制的年龄差异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7-25.

DOI

4. 

[4] 吴瑕,钟希苹,姜云鹏.不同搜索情境下老化对自上而下注意加工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26-34.

DOI

5. 

[5] 白荣,闫嵘,王千,李叶,邢淑芬.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行为的关系: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35-44.

DOI

6. 

[6] 姜永志,白晓丽,张璐,赵思琦.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: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45-53.

DOI

7. 

[7] 周爱保,胡砚冰,刘锦涛,鲁小勇,王有丽,周滢鑫.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: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解释作用及其年龄差异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54-63.

DOI

8. 

[8] 刘春晖,刘思佳,郭筱琳,罗良.母亲男孩偏好和亲子沟通的关系:子女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64-71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9. 

[9] 吴甲旺,李红霞,司继伟.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与数学焦虑:基于变量为中心与个体为中心的分析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72-80.

DOI

10. 

[10] 徐鑫,莫玲菲,刘明,赐平.高一学生成就目标特征模式及学业适应:基于潜在剖面分析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81-89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11. 

[11] 艺涵,张婷,赵景欣.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: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的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90-99.

DOI

12. 

[12] 袁言云,王志航,孙庆,王东方,尹霞云,黎志华.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00-108.

DOI

13. 

[13] 赵凤青,程贝贝,李奕萱,刘志斌,刘兵,张宝山.核心家庭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: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09-117.

DOI

14. 

[14] 丁倩,王兆琪,张永欣,周宗奎.八卦越沉迷: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18-125.

DOI

15. 

[15] 马利,王滔.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对家长亲职压力的影响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26-133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16. 

[16] 任屹,黄四林.贫困损害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34-143.

DOI

17. 

[17] 治乔,胡清芬.什么是智力?成年人的朴素智力理论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1): 144-152.

DOI

38 2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18. 

[1] 温凯玲,陈萍,杨双,.前摄干扰对汉语听写困难儿童字形工作记忆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53-160.

DOI

19. 

[2] 马小凤,文美琪,史凯,杜青青,姚贝,穆缘,霍小宁.记忆编码策略对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61-170.

DOI

20. 

[3] 张凤娟,吴欢,吕军伟,王丹阳,刘茜茜.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71-177.

DOI

21. 

[4] 张和颐,洪秀敏.家庭认知环境与0~3岁婴幼儿发展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78-185.

DOI

22. 

[5] 吴国,程雪林,李叶,白荣,邢淑芬,李玉华.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和语言的双向关系: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86-194.

DOI

23. 

[6] 王颖,朱海东,张馨艺,肖沿.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对执行功能的影响:祖孙依恋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195-206.

DOI

24.

[7] 李婷,张又文,李玥,黄峥.坚毅力的代际传递: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07-215.

DOI

25. 

[8] 赵亚飞,翟乡平,张光旭,梁鑫,辛素飞.成长型思维与坚毅的关系: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16-222.

DOI

26. 

[9] 葛国宏.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: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23-235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27. 

[10] 张潮,程亚华,李利平,范雨婷,伍新春.汉语儿童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预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36-243.

DOI

28. 

[11] 陈奕荣,吴忠良.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: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44-253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29. 

[12] 蒋欣玥,林悦,刘勤学.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: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54-262.

DOI

30. 

[13] 王旭,刘衍玲,林杰,刘传星,魏灵真,邱涵宇.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: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63-271.

DOI

31. 

[14] 程可心,游雅媛,叶宝娟,陈志忠.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72-278.

DOI

32. 

[15] 孙俊才,孙亚茹,张文海.人际情绪调节与内隐/外显积极情绪的关系: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效应与表达抑制的中介效应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79-286.

DOI

33. 

[16] 何灿,魏华,谢笑春,雷玉菊.父母低头族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:基于体验回避模型的视角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87-294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34. 

[17] 周晓,赵一燕,砾卉,雷怡.恐惧学习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2): 295-304.

DOI

38 3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35. 

[1] 仝宇光,李亚平,刘志国,宋耀武.不同情境转换对重复学习条件下类别-例词回忆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05-314.

DOI

36. 

[2] 丁凤琴,孙逸舒,赵虎英.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偏向性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15-322.

DOI

37. 

[3] 王斯麒,赵彬璇,吴红,刘伟.婚姻质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: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和教养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23-330.

DOI

38. 

[4] 田玮宜,徐健捷,吕广林,王轶楠.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:亲子信任与青少年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31-338.

DOI

39. 

[5] 林琳,邱少,刘羽,杨洋,杨亚楠,贾绪计,徐战胜,白学军.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轨迹: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39-347.

DOI

40. 

[6] 李蓓蕾,高婷,张莉莉,周楠,邓林园.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与学生欺凌行为的关系——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48-357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41. 

[7] 张小敏,陈欣,务凯,赵国.学校联结和学业能力对高中生自尊的影响:一个多层线性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58-365.

DOI

42. 

[8] 谢云天,史滋福,尹霖,兰洛.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79-380.

DOI

43. 

[9] 王国霞,赵扬.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元分析:心理需要满足、动机及投入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80-390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44. 

[10] 何安明,万娇娇,惠秋平.手机依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: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和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91-398.

DOI

45. 

[11] 魏华,何灿,刘元,周宗奎,李倩.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: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399-406.

DOI

46. 

[12] 谢韵梓,吴继霞,王诗成,阳泽.儿童期情感忽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: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407-417.

DOI

47. 

[13] 顾红磊,丁仲羽,夏天生,王立昭.自我批评与青少年自伤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418-426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48. 

[14] 张傲雪,高佳,王阳阳,高亚茹,司继伟.人类对知识的好奇:认识性好奇心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427-436.

DOI

49. 

[15] 唐蕾,刘衍玲,杨营凯.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及脑神经基础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437-446.

DOI

50. 

[16] ,甘烨彤,汪琛,王高峰.中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——基于《心理发展与教育》创刊35年的文献计量分析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3): 447-456.

DOI

38 4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51. 

[1] 张锋,尹华站,凯歌,臧鑫磊,朱芷毅,赵俊峰.聋生1秒以下与以上的视时距知觉研究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457-465.

DOI

52. 

[2] 盈颖,安静,马丽,朱莉琪.8~15岁儿童贫富观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成人的比较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466-474.

DOI

53. 

[3] 蔺姝玮,孙炳海,黄嘉昕,肖威龙,李伟健.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:自我-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473-487.

DOI

54. 

[4] 严益霞,刘颜,丁芳.心理理论与社会互动方式对初中生社会善念发展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485-494.

DOI

55. 

[5] 张野,王凯,刘祖志,申婷.父母行为控制、心理控制与高中生消极社会适应的关系:人际自立和校园排斥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495-504.

DOI

56. 

[6] 蔡雪斌,桂守才,唐易齐,张硕,许明星.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影响:自我控制与调节聚焦的链式中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05-512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57. 

[7] 李玉华,王桐,刘悦,俞劼,林崇德.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13-519.

DOI

58. 

[8] 薛笑然,黄碧娟,李红霞,赵晓萌,司继伟.小学儿童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的纵向联系:学业拖延和数学元认知的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20-529.

DOI

59. 

[9] 郎悦茹,龚少英,曹阳,吴亚男.网络学习中师生交互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:自主动机与学业情绪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30-537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60. 

[10] 杨晨,连帅磊,陈春宇,孙晓军,周宗奎.同伴依恋与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38-545.

DOI

61. 

[11] 刘勤学,张玲玲,林悦,丁子.消极家庭表征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: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46-555.

DOI

62. 

[12] 殷锦绣,蔺秀云,刘伟,王玉龙,彭勃.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与儿童抑郁的关系: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56-565.

DOI

63. 

[13] 王小凤,燕良,丁道群.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: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66-575.

DOI

64. 

[14] 陈建文,刘艳,谭千保.累积生态风险与高职生学习倦怠:消极自我图式和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76-583.

DOI

65. 

[15] 张春阳,.儿童期创伤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情绪: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84-591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66. 

[16] 史梦,任桂琴,吕潇潇,张巧,李海娇.儿童理解监控的即时加工过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592-599.

DOI

67. 

[17] 王燕青,杨晓梦,赵婷婷,高春,张洋,赵庆柏,王福兴,胡祥恩.分段是视频学习的有效方式吗?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4): 600-608.

DOI

38 5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68. 

[1] 宋佳汝,刘媛媛,王秀礼,李寿欣.视觉与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09-617.

DOI

69. 

[2] 诸钟烨,谢于宏,刘雷.正负参照点下性别和损益情景对大学生延迟折扣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18-625.

DOI

70. 

[3] 刘晓洁,李燕.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26-634.

DOI

71. 

[4] 傅雪薇,孙佳宁,肖家乐,浩森,林丹华.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:父母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35-647.

DOI

72. 

[5] 肖雪,郭磊,赵永萍,陈富国.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: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48-657.

DOI

73. 

[6] 张宝生,李鑫,李新野,张庆普.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——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58-666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74. 

[7] 何文广,杨谢兰.汉语学龄前儿童主、宾关系从句认知特点及语义因素效应的研究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67-674.

DOI

75. 

[8] 于雅迪,杨立娜,曲可佳.类比比较样例对物理综合题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75-682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76. 

[9] 李继娜,王玮玮,张维军,屈智勇. 累积创伤对儿童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:经验回避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83-691.

DOI

77. 

[10] 汪玥,张豹,周晖.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: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的跨时间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692-702.

DOI

78. 

[11] 余青云,王文超,伍新春.感恩与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关系: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03-710.

DOI

79. 

[12] 余思,张春阳,.特质正念与大学生焦虑和攻击性的纵向关系:心理弹性的中介和留守经历的调节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11-719.

DOI

80. 

[13] 李松,陈旭,冉光明,张琪.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: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20-728.

DOI

81. 

[14] 黄潇潇,张宝山,俞国良.日常小团体多样性与老年人身体症状的关系:团体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压力感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29-738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82. 

[15] 苏金龙,苏彦捷.早期亲子触觉经验促进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心理机制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39-748.

DOI

83. 

[16] 余习德.儿童时间认知研究范式:困境与超越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5): 749-760.

DOI

38 6
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

84. 

[1] 金花,梁紫平,单金磊,张羽萍,朱子良.老年人整体运动知觉衰退的视觉机制——基于知觉模板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761-768.

DOI

85. 

[2] 刘钰,苏彦捷,曹春梅,丁宇,樊煜.社区老年人执行功能和加工速度与运动能力的关系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769-777.

DOI

86. 

[3] 姚琳,刘福会,李伟强,张晓琪,袁博.能力社会比较与归因反馈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778-785.

DOI

87. 

[4] 雷晓玲,赵冬梅,杨文娇,田晓红.青少年家庭功能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786-792.

DOI

88. 

[5] 徐文明,方烨仪,叶彩霞.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793-803.

DOI

89. 

[6] 张陆,黄雪芳,游志麒,叶娜.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04-812.

DOI

90.

[7] 郑爽,刘红瑞,李静,席雨,梅林.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: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13-821.

DOI

教与学心理

91. 

[8] 郑婉婷,王薇,徐利敏,李莫涵,徐芝琦,李永鑫,赵静,梁紫嫣,刘靖佳. 57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环境文字阅读的特点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22-829.

DOI

92. 

[9] 张洋,张婉莹,王燕青,赵婷婷,王福兴.生成性绘图与合作对高中生科学知识学习的影响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30-838.

DOI

93. 

[10] 李明,尚新华,方晓义,姬文广.从父母教育卷入到学业成就:自主支持与自主学习力的链式中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39-847.

DOI

心理健康与教育

94. 

[11] 张彩,江伊茹,朱成伟,邵婷婷,王海涛,陈福美.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关系:学习焦虑的中介效应与同伴关系的调节效应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48-858.

DOI

95. 

[12] 刘艾祎,王文超,伍新春.青少年的自我同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:感恩的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59-868.

DOI

96. 

[13] 吕书鹏,王莹,王昕红,郭雪松,姚秀颖.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杀倾向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69-878.

DOI

97. 

[14] ,俞国良.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的关系:恋爱中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79-885.

DOI

98. 

[15] 朱黎君,杨强,叶宝娟,陈智楠,张丽.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86-893.

DOI

理论探讨与进展

99. 

[16] 孙赛男,何文广.语音加工的发展、老化及其神经机制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894-901.

DOI

100. 

[17] 姚文玉,张雯,郑沁怡,龚丽娟,丁雪辰. “平分秋色三足鼎立”:适应功能视角下拒绝敏感性的新结构取向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2, 38(6): 902-912.

DO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