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 | ||
说明:涉及著作权问题,本网页不提供原文,链接所指向的PDF全文仅内部可用(相应文件夹未上传), 请通过合法数据库或者最右侧DOI地址下载原文 | ||
整理人:陈雨琳 | ||
第39卷 第1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1. | [1] 于晓, 张和颐, 戚玥, 陈英和, 刘浩宁, 赵煜燨, 乔学文. 抑制控制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作用:认知负荷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-11. | |
2. | [2] 张妍, 王峥, 罗娜, 王小莹, 李晓南. 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:趋近还是回避?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2-20. | |
3. | [3] 陈传锋, 葛国宏, 卢丹凤, 岳慧兰. 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:亲子依恋与祖辈同住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21-30. | |
4. | [4] 苏志强, 马郑豫. 童年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纵向发展关系:应对方式的共变作用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31-39. | |
5. | [5] 黄杰, 朱丹, 杨澳. 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:一项追踪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40-47. | |
6. | [6] 项珵, 姜亚丽, 彭凯平, 刘啸莳. 科技侵扰与恋爱关系满意度:有调节的中介效应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48-57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7. | [7] 李奕萱, 王泽宇, 周铭扬, 杨玉川, 赵敏翔, 董妍. 高中生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同伴学业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: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58-67. | |
8. | [8] 刘志国, 齐冰, 李亚平, 王润洲, 崔佳, 宋耀武.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:基于内/外参照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68-76. | |
心理健康与教育 | ||
9. | [9] 李星凯, 武峻生, 姚筱彤, 刘映珊, 任杰, 陈穗清.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焦虑的关系:育儿压力的中介作用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77-84. | |
10. | [10] 蒋索, 丁金琦, 刘艳, 陆元圆, 李小青, 陈静. 青少年早期网络欺凌/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: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85-96. | |
11. | [11] 高峰, 白学军, 章鹏, 曹海波.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97-108. | |
12. | [12] 陈子循, 李金文, 王雨萌, 刘霞.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: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09-120. | |
13. | [13] 邓林园, 高诗晴, 王婧怡, 李蓓蕾. 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工作-家庭冲突和抑郁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21-131. | |
理论探讨与进展 | ||
14. | [14] 徐富明, 黄龙. 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32-139. | |
15. | [15] 衡书鹏, 赵换方, 周宗奎. 无手机恐惧:我们为什么不能与手机分离?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1): 140-152. | |
第39卷 第2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16. | [1] 董肖肖, 刘岩, 胡亚欣. 儿童、青年与老年人在知觉和高阶元认知监控上的年龄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153-160. | |
17. | [2] 刘双, 李梅, 冯晓杭, 张向葵. 幼儿掌控动机与能力关系的纵向研究:任务类型与气质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161-172. | |
18. | [3] 何晓燕, 花蕊, 段继鹏, 罗润锋, 尹军. 7~9岁儿童对群体内成员间互相帮助的道德责任探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173-183. | |
19. | [4] 王英杰, 张刈, 张美霞, 李燕. 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: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184-191. | |
20. | [5] 楚啸原, 楚子强, 王琦, 吉舒天, 雷雳. 农村初中学生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: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192-199. | |
21. | [6] 林瑶, 张宝山, 徐冉, 张何雅婷.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家人沟通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00-209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22. | [7] 张玉平, 董琼, 宋爽, 舒华.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发展轨迹:早期语言认知技能的预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10-218. | |
23. | [8] 李君, 王悦, 陈夏妮, 李莹. 二语学习对汉语学龄儿童认知控制与词汇通达的作用——年龄和二语熟练程度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19-227. | |
24. | [9] 岳鹏飞, 张嘉鑫, 白学军. 生活事件与中学生学业拖延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28-235. | |
25. | [10] 李其容, 杨艳宇, 李春萱. 父母冲突、青少年日常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:日常消极情绪与日常沉思在父母冲突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36-246. | |
心理健康与教育 | ||
26. | [11] 鲁明辉, 王融, 张丽敏. 父母心理弹性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47-254. | |
27. | [12] 李小青, 刘银章, 汪玥, 蒋索. 暴力暴露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的影响:基于潜在剖面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55-265. | |
28. | [13] 张林, 陈燕铃, 洪新伟, 赵明玉, 范航, 刘燊. 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66-275. | |
29. | [14] 曾子豪, 彭丽仪, 詹林, 刘双金, 欧阳晓优, 丁道群, 黎志华, 胡义秋, 方晓义.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: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76-285. | |
30. | [15] 曹瑞琳, 梅松丽, 梁磊磊, 李传恩, 张莹.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: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86-294. | |
31. | [16] 魏华, 丁慧敏, 黄峰, 何安明. 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: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2): 295-304. | |
第39卷 第3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32. | [1] 金星, 刘景弘, 马跃, 于战宇. 聋童和正常儿童身体表情注意瞬脱的比较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05-312. | |
33. | [2] 钟伟芳, 郭永兴. 语言范畴影响面部表情知觉的电生理学证据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13-322. | |
34. | [3] 赵纤, 王志航, 王东方, 袁言云, 尹霞云, 黎志华. 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:性别及父母教养方式异质性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23-332. | |
35. | [4] 郑显亮, 陈慧萍, 王雪, 鲍振宙.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:一项追踪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33-341. | |
36. | [5] 杜秀芳, 武玉玺, 徐政, 袁晓倩, 陈功香.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42-349. | |
37. | [6] 李越, 辛自强, 兰艺华. 亲关系动机对家庭消费决策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50-359. | |
38. | [7] 李强强, 胡佳. 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60-368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39. | [8] 王淏蘭, 陈红君, 伍新春, 赵英, 孙鹏. 阅读模式对汉语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:有中介的调节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69-378. | |
40. | [9] 程阳春, 黄瑾. 近似数量系统与数学能力的关系:一项元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79-390. | |
41. | [10] 喻昊雪, 李卉, 王福兴.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: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391-401. | |
心理健康与教育 | ||
42. | [11] 张鹏程, 李喜, 韩午阳, 沈永江. 睡眠不足对中小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:一个链式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02-409. | |
43. | [12] 汪悦, 熊昱可, 任萍, 杨柳, 苗薇. 受欺负对初中生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:道德推脱和性别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10-418. | |
44. | [13] 冯全升, 周宗奎, 孙晓军, 张艳红, 连帅磊. 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: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与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19-428. | |
45. | [14] 李金文, 白荣, 王雨萌, 刘霞. 青少年抑郁与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及其关系:基于两年的追踪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29-438. | |
46. | [15] 高玲, 孟文慧, 刘介地, 杨继平, 王兴超.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:自尊和基本共情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39-448. | |
47. | [16] 彭海云, 盛靓, 王金睿, 周姿言, 辛素飞. 2001~2019年我国青少年孤独感的变迁: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3): 449-456. | |
第39卷 第4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48. | [1] 王丽娟, 马嘉琳. 美术生和非美术生的动作记忆表象编码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457-464. | |
49. | [2] 张文洁, 范增, 黎蕾, 刘毅, 钟毅平. 接受对象的常规行为与资源需求对5~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465-472. | |
50. | [3] 牛湘, 冉光明. 同伴关系与幼儿问题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473-487. | |
51. | [4] 李甜甜, 董会芹. 父母冲突知觉与儿童焦虑情绪:正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488-496. | |
52. | [5] 银小兰, 周路军, 朱翠英. 学校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: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497-504. | |
53. | [6] 何安明, 张钰睿, 惠秋平.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: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05-512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54. | [7] 马星, 刘文理. 汉语单音节中元音影响塞音识别的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13-521. | |
55. | [8] 丛佩瑶, 贾宁. 元认知监测中容易度判断与学习判断的分离:来自行为与近红外脑成像的证据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22-531. | |
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 | ||
56. | [9] 纪林芹, 邹小慧, 张露露, 张良. 儿童青少年欺凌行为与冷酷无情、共情的关系:交叉滞后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32-541. | |
57. | [10] 胡义豪, 徐璐妍, 卞小华, 周颖, 刘俊升.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: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42-549. | |
58. | [11] 余易达, 潘斌, 苗新煜, 陈光辉. 班级师生关系调节学生反欺凌态度与欺凌行为的关系:一项多水平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50-558. | |
59. | [12] 李腾飞, 马玉鑫, 宋瑞君, 陈亮. 青少年早期身体侵害、关系侵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:交叉滞后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59-567. | |
60. | [13] 辛国刚, 张李斌, 常睿生, 张云运. 青少年早期受欺凌发展轨迹:抑郁、自尊和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68-579. | |
61. | [14] 鲍振宙, 储怡佳, 王帆, 柳希希. 校园欺凌中的“袖手旁观”:校园氛围、学校联结和道德推脱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80-589. | |
理论探讨与进展 | ||
62. | [15] 张文新. 欺凌的界定:文化和发展的视角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90-598. | |
63. | [16] Peter K. Smith. 校园欺凌的跨文化差异问题:特征与干预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4): 599-608. | |
第39卷 第5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64. | [1] 康丹, 郭炀炀, 陈杰, 蔡术, 张颖杰, 曹诗悦. 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~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09-616. | |
65. | [2] 胡发稳, 李应兵, 李丽菊. 大学生中文独体字知觉加工效应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17-624. | |
66. | [3] 张弘弛, 毛伟宾, 崔慧园, 安姝, 李庆元. 价值对老年人项目记忆和联结记忆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25-634. | |
67. | [4] 任立文, 马原驰, 张清瑶, 张玲玲, 徐夫真. 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:基于交叉滞后的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35-644. | |
68. | [5] 杨宝琰, 柳玉姣.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县城农村高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:身份认同整合和自我肯定的作用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45-653. | |
69. | [6] 刘庆, 冯兰.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: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54-662. | |
70. | [7] 丁芳媛, 杨义滢, 王阳茜, 贾云丞, 程刚.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:基于潜变量增长建模的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63-672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71. | [8] 刘思含, 伍新春, 王歆逸.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73-682. | |
72. | [9] 沙晶莹, 张向葵, 刘千冬. 人以群分?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83-690. | |
73. | [10] 周晓慧, 刘妍希, 陈欣, 王一集. 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:校内人际关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691-701. | |
心理健康与教育 | ||
74. | [11] 王英杰, 栾金鑫, 李燕. 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: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02-709. | |
75. | [12] 辛素飞, 王金睿, 彭海云, 徐柳青, 张一林, 盛靓. 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: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10-717. | |
76. | [13] 张雯, 王振宏.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: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18-725. | |
77. | [14] 洪新伟, 苗灵童, 范航, 宋明华, 朱婷婷, 刘燊, 张林.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: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26-734. | |
78. | [15] 王玉龙, 苏慧娟, 蔺秀云.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:基于潜在剖面分析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35-742. | |
79. | [16] 陈必忠, 郑雪, 孙晓军.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线上社交焦虑:社交媒体认知超载和特质正念的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43-751. | |
80. | [17] 熊婕, 范翠英, 魏华, 杨秀娟, 连帅磊. 正念对网络欺负的影响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5): 752-760. | |
第39卷 第6期 | ||
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| ||
81. | [1] 彭越, 张和颐, 陈英和, 雷秀雅, 戚玥, 于晓, 乔学文, 刘沫漩, 颜露懿. 类比推理策略与工作记忆、抑制控制关系的年龄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761-771. | |
82. | [2] 朱娜平, 刘雁伶, 熊红梅, 赵攀. “公无远近”有早晚:不同资源分配情境中儿童公平规范执行行为发展特点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772-780. | |
83. | [3] 王敬欣, 赵赛男, 徐倩倩. 字间空格与词频对青年人和老年人阅读的影响:眼动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781-787. | |
84. | [4] 颜志强, 周可, 曾晓, 徐惠, 朱晓倩, 张娟.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:认知共情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788-797. | |
85. | [5] 邹盛奇, 伍新春.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: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798-807. | |
86. | [6] 路翠萍, 郑希付. 低自尊还是高“他尊”?高、低社交焦虑者的不同内隐自尊特性——来自EAST的证据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08-816. | |
教与学心理 | ||
87. | [7] 高子惠, 焦雨, 王曦, 刘肖岑. 电子绘本文字的动静态呈现方式对幼儿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的影响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17-824. | |
88. | [8] 辛钊阳, 王庆林, 王明辉, 杜静, 赵国祥. 师生关系与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:科研自我效能和专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25-832. | |
89. | [9] 谢莉, 金辉, 王志英, 叶桥键, 杨喜兰. 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: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33-841. | |
90. | [10] 姚计海, 蒋雨含, 邹弘晖. 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反思的关系: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42-849. | |
91. | [11] 杨振芳. 工作支持对乡村教师工作激情的影响: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多重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50-858. | |
心理健康与教育 | ||
92. | [12] 唐莹莹, 蔺秀云, 殷锦绣, 何婷, 周少嘉, 曹志涛. 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一致与不一致和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59-868. | |
93. | [13] 苑媛, 梁周健, 张丽. 结构性校园氛围与中学生抑郁: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69-876. | |
94. | [14] 吴晓靓, 盖笑松, 李晓天, 顾婷玉, 王宏. 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幸福感的关系: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和控制感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77-886. | |
95. | [15] 陈颖, 张野, 韩娜, 王凯. 校园排斥对初中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:相对剥夺感与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87-894. | |
96. | [16] 彭海云, 盛靓, 邱凡硕, 周姿言, 辛素飞.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“无聊”开始——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895-902. | |
97. | [17] 何灿, 魏华, 丁倩, 桂勇. 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粗暴养育的影响:焦虑抑郁的中介作用与主管支持感的调节作用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 2023, 39(6): 903-912. |